首页 栏目首页 > 产业 > 正文

湖北秭归:农民诗人“吟诗作赋”祭屈原


(资料图片)

(胡传林 向晓晖)6月22日端午节当天,在屈原出生地湖北秭归乐平里,扎根泥土的“三闾骚坛”诗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,以高声吟唱的方式祭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

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,謇朝谇而夕替。”“三闾骚坛”社长谭荣昌,用楚辞原生态的咏叹调吟诵《离骚》片断,引起现场嘉宾强烈共鸣。

谭荣昌介绍,“三闾骚坛”是诞生于屈原故里秭归乐平里的农民诗社,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,社员多以当地农民、屈原后裔为主,近年来也吸收了不少秭归县及宜昌市的诗词爱好者加入。诗人们每逢端午聚集屈原庙,吟诗作赋,缅怀诗祖屈原,也与乐平里之外的文人墨客交游唱和。此次端午诗会,就吸引了宜昌市尔雅诗社、随州汉东诗社、湖南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等不少外地诗友参加。

“有秭归来,岸边柳丝依依,乌龙浅滩静静。晨曦中,秭归炊烟凝重,乐平里梦魂独醒。是谁串起长江与湘水,抚慰屈原的江鱼的到来……”来自湖南的诗友彭仁满在参加完屈原庙后,当场写下秭归纪行有感《乐平里》,令台下观众热泪盈眶。

“汨水倒流迎屈公,楚山文脉启鸿蒙。离骚朴华拥正气,橘颂素荣存大同。爱国直行遭谄佞,忧民太息望苍穹。岁来端午祭诗祖,天下墨人长鞠躬。”屈氏后裔代表屈家明现场吟唱《端阳祭屈公》,表达了对先人的无限思念。

参加完端午诗会,屈家明又匆匆赶回村里,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屈氏后裔寻根问祖团。他说,秭归端午文化节年年都在办,年年有新意,端午诗会是传承端午民俗文化的一种最好体现。

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均华表示,在秭归乐平里,经常能看到农民在地里扛起锄头干活,放下锄头就能用古腔古调诵读诗词,他非常受感动。这就是屈原精神和思想在当今的一种沿袭和凝聚,充分说明屈原精神在这里传承得很好,家国情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。(完)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